青春期是孩子情绪剧烈波动的阶段,冲动、极端言语时有发生。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专家指出,当孩子因为游戏被限制而说出“我要去死”这样极端的话语时,家长不能单纯用训斥或惩罚回应,而需要 冷静应对、理解情绪、科学引导,才能避免情绪升级和潜在心理风险。

当15岁儿子说"不让我打游戏我就去死",家长该如何应对?

一、理解孩子极端言语背后的心理

1.情绪表达的失控

青少年自我调节能力有限,游戏被禁止可能触发 强烈失落、愤怒和焦虑

“去死”言语往往是 情绪宣泄,不一定代表真正的自杀意图。

2.寻求关注或控制权

孩子通过极端语言 测试父母的底线,试图获得心理优势或改变规则。

3.潜在心理压力累积

如果孩子长期沉迷游戏或学业压力大,情绪爆发可能伴随 焦虑、抑郁等心理困扰

二、家长应对的关键策略

1. 保持冷静,先稳定局势

避免立即训斥、威胁或惩罚,这会加剧冲突。

可以使用 平和语气 表达关心,例如:“我看到你很生气,我们先坐下来聊聊。”

2. 认真倾听孩子的感受

让孩子有机会表达 失落、愤怒或无助,不打断、不否定。

使用共情语言,如:“我理解你想玩游戏,但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,好吗?”

3. 明确底线与规则

在保持尊重的前提下,清晰说明 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性

可以共同制定 游戏时间安排和学习计划,让孩子感受到自主权。

4. 引导情绪管理

教孩子 深呼吸、短暂离开场景、记录情绪 等方法,学会缓解冲动。

通过适度运动、兴趣活动分散注意力,减少对游戏的过度依赖。

5. 关注潜在心理问题

如果孩子频繁使用自残或极端语言,应及时 寻求心理辅导或专业干预,避免意外风险。

三、家长可以采取的日常策略

1.建立正向沟通渠道

每天固定时间与孩子交流,了解学习、兴趣和情绪状态。

2.共同制定健康游戏计划

可通过 奖励机制、定时提醒、兴趣替代 等方式减少抵触。

3.关注情绪信号

留意孩子的焦虑、抑郁或社交退缩,早期干预效果更好。

4.家庭氛围以理解为主

尽量减少责骂、冲突,创造 安全、支持的家庭环境

四、结语

当15岁儿子因游戏限制而说出“我要去死”时,家长的冷静、理解与科学引导至关重要。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专家提醒:关注情绪、明确规则、合理引导、必要时求助专业,是帮助孩子摆脱游戏依赖、重建健康情绪和家庭关系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