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孩子“我就不想学”的态度,家长还能引导吗?
“我就是不想学,别逼我了!”
“学习有什么用?我一点兴趣都没有!”
“你们爱学你们去学,反正我不想上了。”
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,说出这样的话,很多家长仿佛被一盆冷水泼醒。曾经听话懂事的孩子,现在却变得抗拒、冷漠,甚至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排斥感。这种“我就不想学”的态度,让家长心急如焚,但又束手无策。
那么,面对青春期孩子拒绝学习的态度,家长还能做什么?还能引导吗?
答案是:可以,但不是靠一味说教和压力,而是通过理解、疏导与策略性引导,逐步唤醒孩子的内驱力。
一、“不想学”背后,是情绪还是无能为力?
当孩子表达“我不想学”,其实这句看似简单的话,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情绪和深层的心理需求:
1. 学习动力枯竭
如果孩子长期学习成绩不理想,反复受挫,就容易产生“无力感”,从而用“我不想学”来掩饰“我学不会”的恐惧。
2. 寻求掌控权的逆反
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,对父母的强迫和干预极为敏感,“不学”有时是对控制的一种反抗。
3. 学习目标缺失
当孩子看不到学习的意义和未来方向时,“不想学”就成了一种逃避责任和现实压力的出口。
4. 情绪困扰或心理问题
压力、焦虑、抑郁、自我否定等情绪,可能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,甚至引发彻底抗拒。
二、家长常见误区:只盯学习,却忽略了心理信号
很多家长在听到孩子说“我不想学”后,会下意识地:
说教:“你不上学以后能干什么?”
威胁:“再不学我就不给你花钱/断网!”
比较:“你看看人家谁谁,多自觉!”
这些反应只会激发更强的抵触情绪。孩子的问题不是学习本身,而是心理状态、情绪感受和成长方向未被看见与支持。
三、正确的做法:引导,而非逼迫
1. 倾听而不是质问
当孩子说“不想学”,请先别急着反驳。试着问:“最近是不是觉得压力很大?”或“你有没有觉得学起来特别难?”让孩子有表达的空间,而不是被批评的压力。
2. 共情代替指责
对孩子说:“我理解你觉得学不动的感觉”,让孩子知道情绪被看见,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。
3. 发现兴趣,建立连接
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领域入手,哪怕是游戏、动漫,也许正是沟通的突破口。找到学习与兴趣的连接点,才能激发主动性。
4. 树立小目标,降低学习焦虑
不要一味追求高分,帮助孩子设定短期可实现的小目标,逐步重建信心。
5. 寻求专业帮助,避免拖延加重
当孩子长时间出现学习拒绝、情绪低落或逃学行为,建议及时寻求心理老师或专业机构帮助,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。
四、正苗启德的建议:用科学方法唤醒内在动力
在【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】,我们深知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与拒学行为,常常不仅仅是“懒”或“坏”,而是源自被压抑的情绪、缺乏目标的迷茫、以及缺位的沟通方式。
我们的干预体系包括:
✅ 专业心理评估,厘清厌学根源
✅ 情绪与行为干预课程,稳定情绪反应
✅ 学习动机激发,重建学习目标
✅ 家庭系统介入,改善亲子沟通与支持
✅ 个性化成长方案,引导孩子从“要我学”到“我要学”
五、结语:拒绝学习不是终点,而是转折点
当孩子说“我不想学”,其实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一次内在冲突的表现。面对这种态度,家长真正需要的,不是压迫,不是争吵,而是理解、支持和科学引导。
孩子不是“不想学”,而是“不知道怎么坚持”,也可能是“不知道为什么要学”。
家长的作用,不是逼着他们往前跑,而是拉着他们不掉队。
当父母学会换一种方式沟通、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,很多原本僵化的局面,都会慢慢打开。
相关资讯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