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期是孩子心理和行为快速发展的阶段,初中孩子在学习压力和自我认知发展的双重影响下,容易出现厌学情绪。当厌学情绪未得到有效疏导时,孩子可能与老师发生冲突,如顶撞、逃避课堂或不服从管理。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指出,家长在这种情况下的作用非常关键——既要理解孩子的情绪,又要与老师协作,为孩子搭建沟通桥梁,帮助其恢复学习动力与心理平衡。

初中孩子因厌学与老师发生冲突,家长应如何在孩子和老师之间搭建沟通桥梁?​

一、厌学与师生冲突的心理成因

1.学业压力过大

课程难度、考试压力或成绩焦虑可能让孩子产生逃避心理;

当学习困难未能得到理解时,孩子容易对老师产生负面情绪。

2.自我意识增强与独立性需求

孩子希望自主决策,对老师的安排和批评产生抵触心理;

冲突成为表达自我意识和争取心理空间的方式。

3.情绪调节能力不足

青春期孩子情绪波动大,容易在课堂上表现出顶撞或反抗行为;

没有适当的沟通渠道时,负面情绪更容易升级为冲突。

二、家长搭建沟通桥梁的原则

1.理解与共情

先理解孩子厌学背后的原因和心理状态,而非直接指责或责备;

与孩子进行平等、冷静的沟通,让其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。

2.尊重双方角色

尊重老师的专业判断和教育职责,同时尊重孩子的情感表达;

明确家长在沟通中是桥梁而非仲裁者,保持中立和理性。

3.关注行为与情绪分离

将注意力放在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,而非仅仅关注顶撞或逃避行为;

帮助孩子认识行为后果,同时表达情绪的合理方式。

三、科学搭建沟通桥梁的策略

1.私下倾听孩子

了解冲突经过、情绪波动和学习困难,记录孩子的真实想法;

引导孩子表达对老师的困惑或不满,但避免情绪化指责。

2.与老师建立联系

通过电话、家长会或面谈方式,向老师了解冲突情况和学业表现;

表达对老师工作的尊重,并说明希望通过合作帮助孩子成长。

3.共同制定解决方案

家长与孩子、老师三方共同探讨改进策略,如学习计划调整、课堂参与方式或心理辅导安排;

设置可行的短期目标,让孩子逐步恢复学习信心。

4.教授情绪管理技巧

教孩子用冷静表达、书面记录或倾诉等方式应对冲突;

引导孩子理解冲突不可避免,但处理方式可以理性和建设性。

5.持续关注与正向反馈

关注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行为变化,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;

对孩子在沟通和课堂行为上的积极尝试予以认可,强化正向行为。

四、家庭与学校协作的重要性

1.学校角色

教师和心理辅导员可以提供专业建议、观察孩子行为,并协助疏导心理压力。

2.家庭角色

家长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,承担桥梁和引导作用,帮助孩子理解老师的教育意图。

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强调,家庭与学校的协作是预防和解决师生冲突、改善学习态度的重要保障。

五、结语

初中孩子因厌学与老师发生冲突,是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和学业压力的常见表现。家长应通过理解孩子、尊重师生角色、搭建沟通桥梁、教授情绪管理和持续关注,引导孩子理性表达、改善学习态度,重建亲师关系和自信心。

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提醒家长:耐心、科学和家庭与学校的协作,是帮助青春期孩子健康成长、恢复学习兴趣和情绪平衡的关键策略。